![]() |
歐陽艷華:《徵聖立言:〈文心雕龍〉體道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
正視聖賢,學習聖賢,實踐聖道,頂天立地。
歐陽艷華博士《徵聖立言:〈文心雕龍〉體道思想研究》通過所有嚴格的審定,獲得頂級出版社接受與出版。澳門雖小,也可以成就偉大的學問,永傳正道於人間。序
研究《文心雕龍》的學問統稱爲“龍學”。《文心雕龍》雖然是一本古書,但内容豐富,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發掘不盡的的普世性學術的意義。不論世界每一角落的學術機構,大凡有嚴肅的文學與文化研究,都會在不同的層次牽涉到《文心雕龍》的相關内容,事實是
“龍學”已經融入二十世紀的學術殿堂,成爲世界性的顯學。
四百年前的澳門,建立過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傳播西方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這樣的一個歷史驛站,就是川流不息,來來往往。隨著時代變化,物換星移,一般都難免運化於歷史的煙塵,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澳門依然挺立當下,文化通道開敞,更成爲東方的重要地標。這動人的本色,並非不可思議。可以肯定強韌的生機與高明的智慧,並保持原有中西文化共融的精神,是這世界性城市得以長旺的關鍵。
歐陽艷華博士生於斯、長於斯,得以稟受獨特的氣質與智慧,再加上自身的善良、聰穎、勤奮、有禮,品學兼優,真正是地靈人傑。在“澳門大學”攻讀大學本科、碩士、博士,表現極爲優秀,經過漫長的完整而嚴格的學術鍛煉,對於現代學術研究的體認極爲當行,兼且身處中西文化成熟共融的文化語境之中,對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自有非比尋常的深層次真實體會。歐陽博士在澳門研究這部世界性的學術經典,獲得出如此出色的成果,無疑是學術生命自身的因緣,但“龍學”可以在澳門開展,也足以透露一個大時代的“氣運”的轉移。
歐陽博士是澳門首位“龍學”博士,這本
厚重的《徵聖立言:〈文心雕龍〉“體道”思想研究》,便是原創研究的學術精品。歐陽博士把《文心雕龍》放置在思想與文化交流互動的歷史語境之中,詳細考察其中的核心意識。這種動態的歷時性文理研究,溝通了當下的文學研究與思想研究,對文獻作出準確的歷史解讀,從學術成見與積習的紛紜之中,重新展示客觀的歷史事實,從而提供當下的啓示作用。歐陽博士的研究,開啓了“龍學”思想研究的方向,把《文心雕龍》重新接通中國文化與思想主流的語境之中,從而超越向來視之爲“文書寫作指引”的工具性觀念的成見窠臼。因文見道,道以人弘,人、文、道三者,共同構成本書的關懷向度,宗歸於聖德與人心,顯示文學主體的上達的可能性與及其無尚的意義,有倫有脊,更超越所謂“問題意識”之類的門面假動作。這兩項超越,無非在回歸學術自身的真實意義,從而體現了新世紀“龍學”的研究視野與高度,是新世代優秀學者的重要學術貢獻,擲地有聲,意義非凡。因爲這一研究成果對“龍學”的開拓貢獻至巨,所有參與評審考核的中外學人,包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主任張少康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原副主任蕭麗華教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原研究院副院長及中文系主任傅熊(Bernhard
Fuehrer)教授,都同時予與極高的評價,並熱切肯定這是近年來罕見的“最優秀”的博士論文。這些名重天下的正直學人對學術懷抱誠摯的尊重,一生奉獻學術,盡閲天下學者,本色而當行,對於訓練年輕學者,用心至誠,是則是,非則非,根本用不著溢美之詞。真正的學術,從來與欺世媚俗絕緣。其對歐陽博士研究的肯定與欣賞,都是由衷而出,是客觀而中肯的論定。經我建議,本書附錄了上擧三位學人對本書的審查意見。特意在這裡交代此事,意在存真,同時方便讀者了解本書的内容與意義。
歐陽博士以強烈的學術道義,投入艱深至極的“龍學”
世界,並且能夠貢獻如此優秀的原創研究成果,並非偶然。關鍵是這位澳門年青學人能夠在生存張力極度強大的環境中,不屑投機取巧,更不願自欺欺人,承受種種難堪的無形壓力,依然奮進自強,讀書則專精純粹,心無旁驁;收集材料,則竭澤而漁;寫作務必深思熟慮,句斟字酌,不放過任何細節,因爲魔鬼從來便是伏匿其間。其道義意志所體現的勇毅,正是聖賢之所向,其自身的生命與學術書寫融而為一,充分體現文以明道的自覺。學術不能不向道,道不能遠離聖,聖不能拒絕文,文必須體現真、善、美,如此而已。
歐陽博士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之後,一本其精益求精的奮鬥精神,全面整理了論文,並准備付梓,公諸學界。對此,我是非常欣喜與贊同的,學術乃天下的公器,其成就出自時代的因緣,其成果公諸時代,乃是對時代的回報,所以誠意推薦予天下好學者。長江後浪推前浪,對歐陽博士與中國學術的再創輝煌,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原創性的學術成果,若非個人的自覺和勤奮得以與時代的運會相契合,實在得來不易。因此,作爲親證者,我絕對有責任寫出這一段真實的歷史,以待後人了解。是爲序。
鄧國光
甲午年(2014)仲秋之時
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人文學院中文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