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雨聲涼入硯,花氣潤侵簾-----程千帆先生晶瑩通透的世界

程千凡教授墨寶

《易》談論平凡的世界,在一般人忽視的平凡事物之中,顯示世界的不平凡。傳統字書說《易》的本字是蜥蜴,也有人不以 為然。《易》是否蜥蜴,無關宏旨;即使是蜥蜴,亦無貶義。蜥蜴俗稱變色龍,山野間平常可見,隨著氣溫環境變化身體的顏色。這是一很顯眼的生理特徵,用來比 喻平凡世界的不平凡變化,也可以接受。而且說明聖人用心,不存在物種歧視,不因為是小爬蟲,而忽略其意義;在小爬蟲的身上,觀察出貫通宇宙萬物的大道理, 這便是中國古代聖人的智慧。
孟夏時節,總有風雨,荷花成熟了,幽香四透,這是南方極平常的景致,一般人不會特別留意,只有深通天地的不凡人,聲入心通。雨聲溝通天與地,荷香勾起故人情。今天晚上,澳門下雨,沱沱入耳;七月舉辦荷花節,荷香盈城。雨聲加上幽香,是如何晶瑩通透的世界!
1997年夏天的七月,當時身在南京大學的程千帆教授,寄贈了這一幅詩聯:
雨聲涼入硯
花氣潤侵簾
不經不覺一紀了。一紀是十二年的意思。十二年前,程先生寄贈這幅詩聯給我,寄寓了深情的關懷。這時,不單對香港人,也是對所有中國人,都是極重要的日子:香港回歸。香港回歸,是中國邁向統一的第一步,其重要性,必須在歷史的進程之中,才能顯示。
千帆教授歷盡人世的滄桑,依然此心不變,一息尚存,心繫文化未來的發展,便奮其餘力,作育英才。八十年代以後,江寧 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奠定今日中國學術的基礎。江寧即南京也。全憑千帆教授心中一念,中國學術,頓然煥發生機。「生生之謂《易》」,一心煥發整個時代的氣 息,是謂《易》道。一心而造福人類文化千萬年,是謂「道心」。
道心是從最平易之處說,於極平凡的事物之中,轉化出極宏偉的世界,《易》的變化,在此顯示意義。聖賢平等對待世界,即使卑微,也給予關懷;正如千帆教授關懷於後輩晚生。
從一條小蜥蜴,也可看出大道理,那麼,從一個人,或者整個民族看,道理便更加巨大。作育英才,關鍵在有教無類。無 類,是相信每個人都有改善改好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天賦的,不可剝奪的。教育,是令到這種天賦能力,有充分發揮的機會,在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變得更好、 更善良、更優秀,這便是《易》道的「自強不息」。
變,指自強,自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和改進的過程;反省的是錯失,改進的是遷善。所以說,不二過。大凡錯失,不會重 犯。學《易》,必須懂得遷善改過的原則:當下知,便當下改;即知即行,小蟲成巨龍,鄙夫變賢聖。否則,斤斤於占卦或文字解說上的尖刻、新奇,都只是曇花一 現的小把戲。當今國學熱,《易》學亦成潮,怪誕瑣碎,反淪沒於鄙陋齷齪的地步,與聖人《易》道大旨,大相違背。
反視自己的心靈,自強不息;正視周圍的世界,風雨聲與荷花的幽香,儘管平凡,但能夠聽用享受,已經是極不平凡的事了。

原發表時間 2009-07-04 22: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