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深層的創傷:反思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1996年12月北京紫禁城

預設立場,每每是煩惱的根源;因為先入為主,一己的偏見足以扭曲整個世界。感覺自己生存於變態的世情之中,自然一切都向壞處看,死盯生活黑暗面,生命力日陷衰弱而自我瓦解。
立場都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是指認識心和生理感性參合的意識。生理感性源自生存本能,自我 的意識自然難以超越本性。從這方面說,自我中心是必然的人性。比如動輒思舊、懷古、算帳、計較,然後一意清算、報仇;又或動不動樹立假想敵,刻意較勁,表 面看是進取,事實是妒忌心作祟,自取煩惱。還記得30多年前考中學會考與大學入學試,備盡辛酸。放榜後很多朋友突然表態,一直視我為假想敵!我對於情緒性 的宣洩都本能的木然不應,因為生活是必須一步一足印,不容爆響口,說自己行便行。每個人生活足跡有異,兼生存態度不同,何不實在地生活而左顧右盼?自我封 閉的妒忌心,把生命平面化;意氣用事,刻意強給對手看,這不是上達,而是耍孩子氣。耍氣是典型的反祖人格,即幼稚;又或者說是「天真與naive」。
認識心如果能夠發展到懂得自知之明的境界,自然能夠超越自我中心的生理意氣。自知是一種 自覺。自覺甚麼呢?便是自知本來便一無所有;自知當下的一切幸福與痛苦,都不是理所當然和必然的;自知當下的生存是有賴其他人合力護持的。如此便能擺脫自 我中心的作祟。認識心人皆有之,在乎明顯與否。明顯而能夠在生活過程中不斷強化,進至義理心的地步,則在視野中,世界完全可以理解,自己與世界融化為一體。這是天人相應的修為,完全不神秘,關鍵在能否擺脫意氣。人生遵循義理而行,則無所謂得失,用不上較量。「物競天擇」一詞只是晚清集體焦慮的流露,視之 為生活的指標,未免過份自我矮化。人之有心,此心謂義理心、同情心、是非心,是人類文明的原動力。文明,是人、獸的分水嶺
意氣地生活,必然互相比較。一落比較,便生差異。自以為不及人的,頓生「自卑感」;自以為過人,則長驕恣,美其名為「優越感」。當今所有商業廣告均強調「優越」,實在是事實的反差表現。越庸俗,越刻意標榜優越;現在流行「吹水」一詞,便是典型的集體爆響口行為。
阿德勒的傳誦著作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強調人天生自卑感,正視自卑感,從自卑中轉入一個和諧共榮的世界。這本書很多漢譯作《自卑與超越》,實在不倫不類。但視為當今心靈迷失的透露,亦未為不 可。讀書比求其義,看是否合情合理合事實。如果只震懾於詞彙,亦未免於 naive. 人天生有自卑感,是一項預設。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證據,畢竟是關鍵。我自問半世紀的人生,從沒有自卑感,也沒有優越感。因為我走的是腳下的路,從不較勁較 豪。上觀歷代的聖賢英傑,莫不如是。中華文化開出的聖人之道,具說在〈中庸〉,關鍵在「誠」。誠是面向自我而回歸天道的自明過程。這是極高明的義理,意志力顯示極強的上達力量。
現代世界的深層創傷,乃源自平面較勁的野性的狂態,失落了天賦嚮往光明的內在自信。世界 在野性的偏頗之中嚎啕,自我歪曲,徬徨於自卑與優越,看不見光明的天宇。在深宮內苑的紫禁城,夕陽餘暉,細思中華文明的進路,甚麼是「應該」與如何「能 夠」都須要端視,因為這都是自身已有的力量。〈易傳〉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端的是人生大方向,而非斤斤計較於當下而自困於情緒的世界。我們須要頂天立地的自覺與自強。

原發表時間 2010-12-08 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