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飛龍兮翩翩

2009.12.18陳國明通過博士論文答辯

真才實學,透出的是生命的氣力。才是天賦,學須累積,才分有大小,學養有高深。真積力久,相輔相成,成就智慧,建立知識。於己於人,意義重大;社會的進步,學術的繁榮,皆因此而得到保證。
澳門大學自建校之初,已經依據香港院校的模式,建立英式師徒制的博士課程,明著於政府的 憲報。法治社會,必經立法階段,不能說了便算數。一位外籍女生研究中國纏足的陋習,於90代中完成博士論文畢業,如果真的要說澳門現代教育史,這是不能撕 毀的一頁。現在添加了一些額外的要求,重視研究方法,制度的確與時俱進。至於論文答辯,制度要求之嚴,遠過港、臺甚甚,答辯委員會必須三位地區以外的同行 學者,本校的自然一大堆。現場攝錄,更不在話下。但博士論文乃必要求學術的開拓性,候選人面對多些前輩學者的評議,亦有助學術的交流。
陳國明先生負笈於2005年,學品人品之優,世所罕見。五年以來,朝夕讀書研究,未嘗間 斷。其實國明一向用功,刻苦非常人可及。國明盼望的是追求真學術,成就人生,不欲耗費難得的生命。我了解國明,也深知其能力,於是接受了國明,成為我首位 博士生。博士生不是廉價勞工,我從不要求學生當自己的隨從。博士之路是立命的過程,非同兒戲。國明與我同行,必須厚培生命的氣力。五年未有白費,國明終於 開發出新的學術空間,而且已經不再滿足於博士論文的水平和階段,更進一步探求錢賓四先生的境界,再接再厲,踏上新的征途。
中間的年青人便是陳國明博士。論文一字一句,皆自出心裁,不屑任何形式的蹈襲;克服全無掛搭的艱難,苦心孤詣,上不愧於天,下不欺於人,為中國文論提出新的課題,以至優全數通過,所以獲得終生的博士名份,乃理所當然。
左旁的是答辯委員會主席何順文校長。
關鍵的是張少康教授,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領袖,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現在任教於樹仁大學中文系,亦是香港大學榮譽教授。
校外委員尚有蕭麗華教授,她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與副系主任,謙厚隨和通達,是難得的博雅學人。
蔣秋華教授是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臺灣大學教授,論學問之淵博,同齡難出其右。
張少康教授、蕭麗華教授、蔣秋華教授皆親自出席答辯會,全無假託,這是當代一流學人愛護學術後進的厚德。
答辯會中還有施議對教授,是中國文學研究的代表學人,國明佩服的先進。另一位是張輝教授,在澳門大學中文系擔任訪問教授的北京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博通今古,體現當代人文學者的特色。
長江後浪掩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正常的學術生態應該如此。生生不息,是謂學術。

原發表時間 2010-09-17 08: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