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星光的夜空------劉昌元「美學」(1978)講記

*書影轉載於網絡

三十稱為一世。講世事,衡世情,沒有三十年的累積,講了也等於空講。當今空講流行,甚至歷史,亦不能倖免,於是「大敘述」,進而至於「口述」,大的小的中年的,人人講,隨口講,順口溜,報私怨,害賢良。孔子作《春秋》,一字的褒貶,嚴於斧鉞之誅,雖子弟不能贊一辭。希羅多德編《歷史》,字字有來歷。不管中西,都有尊重歷史的傳統。如果胡說八道的口述記錄也戴上「歷史」的稱號,非愚即妄。唐德剛先生苦口婆心,告誡必須對敘述加以切實的考核,否則成為謗書,為禍深遠。但俗學再加愚昧與投機,自戕於「口述歷史」的泡沫之中,樂此不疲。三十年之後,又是一堆笑話。
這是三十年前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劉昌元先生「哲學概論」課中關於「美學」的講記。劉先生精湛於尼采哲學與西方美學,他的《文學中的哲學思想》,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自八十年代以來,「美學」大行其道,文學研究,不論對象與時代,都給披掛「美學」的洋大衣,煞有介事。進而與情慾和 色情掛鉤,「美學」與「情色」變成兄弟。至於今天,課堂大播色情片「色、戒」,大論特論,大說特說,猶如口述歷史,滔滔不絕。如果有人在課堂播「長江七 號」,正視社會弱勢社群的生存狀況,正視親情倫常與生存的態度,社會便真的邁向「美」的大路。
望文生義,令人文學科陷入混亂與惡濁。經過了三十年,應該從新反省。究竟甚麼是「美學」,畢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 觀念,不能夠在過去錯誤的認識上因循下去。劉先生當年元元本本講述美學的生成與內容,時間沒有減弱其智慧光芒。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煥發動人的風采。今天回顧,便領略到智慧的火炬,長照不息。
劉先生現在已經退休。三十年前在馬料水火車站月台上,我和他都在等候火車。車站在海邊,對岸是常年綠色的山頭,海邊繫著數排小艇,非常安靜。他在閱讀一本法文書,非常專注。劉先生治學一向非常專注,淡薄虛名,用心講學,把長年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傳授。劉先生的課,在新亞 的課室授課,窗外便是明媚如畫的八仙嶺。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下聽課,美得不得了。這時,我還未學習書法,字跡幼稚,但學習的態度是真摯的。至今,上課的情 境,還一幕幕在眼前靈動。我向來只記得上課的細節,對於課外種種生活情事,都彷彿雲煙,隨著時間的流逝閃失了。雖然過了三十年,劉先生的舉止還時刻存在我的記憶之中。韓愈說:「君子之言,其言藹如也。」劉先生的講學正是如此。
如果要了解真正的學問,不妨仔細閱讀這一節的講記。講記最後的一句說話是「concerning impossibility」,翩翩雲鶴,世界不盡在眼底,文學可以塑造意想不到的奇妙世界。

原發表時間 2008-02-17 12:5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