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之為學與生活,講方法亦講原則,是之謂「善知識」,稱為「大乘金剛」,乃入門的上上法。
學習必須循上上法。偏途側徑,方便取巧於一時,卻犧牲了極寶貴的青春,耗時間於無形,暝目之前回顧,落得淚睫盈眶。
上上法必須一步一步走,必須要三跪九叩,誠心誠意,虔誠禮拜,方能見光明頂。讀書的上上法,是一字一句讀,一心一意讀,此外無他。
一字一句讀,一心一意讀,文意通明,則四通八達,不偏蔽於成見,而實心實意,自在其中。
因此,「善知識」的學者,必然無成心,亦必然無成見,亦必然不以一德掩蓋眾善。此孔子所以「博學而無所成名」,謂之「通」。
陳紹棠先生無愧「通儒」。俗學只知道他擅長聲韻訓詁,而不知其文學道術。這裡貼出來的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授「柳宗元文」的部分講學內容,時在1981年夏天。內容不必贅述,從我記錄的綱要,已經顯示出其學術的懷抱。
他講傳統文學,從「集」的觀念講,從觀念的演進講,從時代的對照講,這是上上法。可惜沒有多少人願意走這條路,更多的是抄小路。
我自1982年大學畢業後,在書店經常遇見他。陳先生關懷學生,經常善意提點。他知道我在新亞文商書院講授《楚辭》,問我有沒有姜亮夫先生的《楚辭通故》。
我很感謝他,雖然我沒有說新亞書店擺出的第一套就放在我的案頭,因為陳先生無時無刻指出上上的一路:讀書必須一字一句讀,一心一意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