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詠超不是顯赫的人物,兩年前過世。
學問了得,聰明頂透 ; 一表人才,眉清目秀。
他是新亞研究所的大學長,蘇慶彬教授的挚友。
一生服務於嶺南學院(後在屯門,名大學,多此一舉)。
九六年我們相遇青島,抱膝長談,始知高人。
於是漫步沙州,至黃昏日落,依依惜別。
如此人才,鬱鬱而終,此是何世?
今日中文系已經不懂中文為何物。
這是一個容許自我展示的空間,思想交流的平台。 The space allows hearty exposure and is a common ground for mind interfluidity.
至理名言。胡先生之生前亦提及鄧先生之儒雅,可謂惺惺相惜。
回覆刪除愚昔撰文云:
夫道有隆微、人有雅俗、學有高卑,不以乎眾人之譽為度也,苟直言耿介,神明鬱特,德頌乎道路,學存乎文章,雖嶺海之陬,猶蘇、韓也。嶺南之蘇韓者,胡師乎!
人皆有執,以「我」為至尊,故大凡言之有逆於吾耳、色之有鄙於吾目、人之有逆於吾意者,皆拒而輕薄之,苟「我執」熾盛,必思不環周、無諫致進焉。此不知周之有勃逆近於吾身者,乃天之厚吾焉,故乎天之賜胡師於嶺南者,豈非萬世之恩厚哉!且夫智博於古,必見棄於今;能稱揚於今,必具佻巧之技,此小勢之所以遭抨斥於多,百代所難易之病也,故人其能醉於古者而長醉,乃樂中之樂也;唯醉於古而又長醒者,得樂中之苦為最悲,此蓋胡師之吾見也,嗟呼先生,爾非當今之醒目者哉?
後學 梁公隼
〈秋祭胡師〉凌雲寺作 21-10-2005
回覆刪除天低山暗泣高秋,上供焚衣帶淚流。
儀禮縱行同古合,詩文畢寫與誰謀?
恩師何處聞吾語?入聖摩肩作遠游。
梵鼓催人未忍去,音容宛在不勝愁!
trace_orchid@yahoo.com.hk
胡老師是我中六(1973―74)時的班主任,是我-生最敬重的老師!
回覆刪除胡老師是我中六(1973至74年)時的班主任,是我-生最敬重的老師!
回覆刪除蔡文昌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