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胡適,不知是否有許地山。
如果沒有蔡元培,不知是否有胡適。
許地山草創香港大學的中文學院,建立文、史、哲三學部,香港的高等中文教育和研究方得以起步,與時並進,得以掙脫粵地遺老的荼毒。
香港的浪漫從此開始,香港大學的荷花池和陸佑堂成為集體回憶的觸發點。
蔡元培客死香港,枯骨長埋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死前的一年,許地山工作過勞中風去世。
許地山當年在燕京大學讀書,今天的北京大學即當日燕大所在地,曾參與五四運動,集會於天安門、交涉於東交民巷、遊行到棲鳳樓。寫到此,不期然想起白先勇〈台北人〉寫目睹兒子的影子而感懷少壯的一節文字。
許地山強調「好漢不說當年勇」,本誌志之,以見中國現代化艱苦的一面,後學當知所處。
浪漫的背後是難以言說的時代悲哀。許地山的女兒燕吉不幸的一生,悉者同悲,願逝者無知,能夠逍遙於雲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