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書影轉載自網絡 |
我相識的前輩,無一例外,都為學術獻身,全情投入;雖然已經退出崗位,依然義無反顧,繼續研究與述作。不為名,不為利。前路茫茫,就是要堅持,一直堅持。
幸運的,可以親睹成果面世。畢竟,這也是少數。這少數能夠出版的著作,不一定是作者一生的定論。如果天假以年,依然能夠推陳出新。智慧的開拓不受年紀的限制。只要社會能夠從反智的庸俗物質泥濘中重新,這些寶貴的智慧種子必能開花結果。
可悲的是更多的論著,春去秋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不留點滴於塵寰!
這不但是知音多少的問題,而是社會反智,群囂群慅,追求即時物欲的冰山一角。
種子撒在冰原上,不稍間,已被寒風吹散。荒原上的一株茂樹,如何教人不徘徊久之!
讀李白詩的學子不能不讀。學習如何製做人、治學,更不能不讀。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2008年12月24日,影響全球思想的學者亨廷頓 (Samuel P. Huntington) 過世。十多年來強調文明衝突的偏頗,踏入2009年,可以休矣。反智,在世際之交成為文明的標誌。種種倒行逆施,假借種種堂皇的口事,交相愚弄。
周先生考證李白詩並存羌人的文明因子,是歷史的自然匯聚。成就偉大,必得兼容,李白是典範。舉一反三,文明皆然。
俗學嘩眾,膾炙人口,亨廷頓小兒皆知,三年後還有沒有人提,難說。正學雖然孤獨,唯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的真知灼見,自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研究中國學術,背後存在非常的時代關懷。反反智,撥亂反正,故曰正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