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紐約時報遠東版(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刊載基辛格評書,並論美國在越戰所應吸取的教訓。強調當年的統治意志意氣有餘而智慧不足。所謂不足,指對東南亞的認識膚淺,不了解這是與戰後歐洲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歐洲行得通的冷戰方式,在這裏徹底失敗。
基辛格痛陳當道者年輕氣盛,輕啟戎端,而兼運籌失策,忠言不用,不知老窩、柬埔寨為一整體,獨用兵越南,戰線迷糊,犯兵家大忌。
於是提出讜言,提醒主政者務必審察全球政經情況,假如開戰,必須有戰勝的把握,而且必須是義戰,能夠開啟長遠太平之局。
基辛格提出當時統治意志急功近利,運用巧合事件造成的情緒為手段,而兵行險著,置棄正式的國家機器而不用,不信任傳統的理性智慧,故意糾集臨時(Ad hoc)的委員會,推動獨斷冒進的主張,致造成二戰後美國最蒙羞的事件。
這是政治家談的教訓,而且對世界其他地方還有積極的參考意義,令我們知道理性與良知並沒有失落。
同一天,南華早報刊登一位「脥持」香港中文大學教席的過氣高官的文章,批評港府處理老人生果金的方式。教訓香港政府:應該運用手段,強化威信。
同一天空下,同樣寫「教訓」,竟然天壤之別如此!這便知道香港墮落的所在。
當知道:政治與行政,是完全兩回事。
基辛格的讜論,值得細讀;尤其是納入官方 ad hoc 委員會,自視為人上人的新進,更應焚香拜讀。至於不知基辛格的人,可以不理會這推薦。
基辛格曾經到過澳門,在今日澳門大學同處的觀音岩上說過話;巨人的足跡,現在還留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