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實的往事,寄存在火紅色的鳳凰木花穗之中。
鳳凰木是長青樹,樹身高大有勢;枝柯橫出,極有風格;葉子對生而繁密,青綠一片,隨風輕蕩,生氣勃勃;盛夏開花,火紅色;不開則已,一開怒綻,在嬌陽之下,神采奕奕。
新亞研究所的主室「誠明堂」的窗前,剛好對著一棵錢穆手植的鳳凰木的頂冠。堂上懸掛橫幅顧亭林「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大可坐四十人,設講台,猶如中小學的課室。
新亞研究所在原新亞書院圖書館的頂層,約六七層摟左右。新亞書院遷入沙田中文大學後,原址成立新亞中學,遺下新亞研究所及圖書館。新亞書院成為中文大學的一 部份,只保留了校歌和校章,但只是象徵,內容都給抽空了。於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的支撐下,新亞的精神得以在新亞研究所延續。從七十年代至九七回歸,新 亞研究所一直為重建中國文化的精神而默默耕耘,在醉生夢死的殖民地土壤上,長出豔麗的奇葩,並播下學術的種子,待機抽芽。位處土瓜灣的新亞研究所,現在已 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可以畫上句號。
研究所九月開課,開學儀式於誠明堂舉行。一九八三年我考進研究所,參加開課儀式。
先唱新亞校歌:「手空空,無一物。------艱苦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這時刻,港幣狂瀉,超市糧油搶購一空,謠言四播,人心惶惶。而誠明堂內,歌聲朗 澈,心中火熱,一股非我其誰的熱情,湧上心頭。然後牟師宗三開講。時正盛暑,蟬鳴不已,雖一室滿坐,惟渺無雜聲,電風扇的旋軋聲和著蟬鳴,替先生的開講作 背景音樂,動聽極了。這是絕秒的配合,天人混為一體!先生的聲音,此時此刻,只可用「天籟」一詞來形容。達到如此地步,足見中國學問的神聖和莊嚴。面對顧 亭林的橫幅,豁然明白當下應走的道路、追求的目標。剎那回頭,窗外火紅一片!那是鳳凰木盛開的花。生命到達極旺盛的時刻。
八九年的秋天下午,經過新亞中學的操場,空蕩蕩。秋風吹過高大的鳳凰木,颯颯有聲,小葉隨風飄散。驀然回首,只見先生拐杖獨立,仰望鳳凰木的殘紅。在天愁地泣的歷史時空之中,尚何可言?
遙見街道上種植樹木,都希望是鳳凰木。澳門葡文學校旁的街道種了十數棵鳳凰木,夏天開花時很美。走過樹蔭,抬頭細看,小葉子飄然落在面上和身上,沒有抖擻,好讓回憶停留。
這棵鳳凰木還在新亞中學校園之中。
鳳凰木是長青樹,樹身高大有勢;枝柯橫出,極有風格;葉子對生而繁密,青綠一片,隨風輕蕩,生氣勃勃;盛夏開花,火紅色;不開則已,一開怒綻,在嬌陽之下,神采奕奕。
新亞研究所的主室「誠明堂」的窗前,剛好對著一棵錢穆手植的鳳凰木的頂冠。堂上懸掛橫幅顧亭林「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大可坐四十人,設講台,猶如中小學的課室。
新亞研究所在原新亞書院圖書館的頂層,約六七層摟左右。新亞書院遷入沙田中文大學後,原址成立新亞中學,遺下新亞研究所及圖書館。新亞書院成為中文大學的一 部份,只保留了校歌和校章,但只是象徵,內容都給抽空了。於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的支撐下,新亞的精神得以在新亞研究所延續。從七十年代至九七回歸,新 亞研究所一直為重建中國文化的精神而默默耕耘,在醉生夢死的殖民地土壤上,長出豔麗的奇葩,並播下學術的種子,待機抽芽。位處土瓜灣的新亞研究所,現在已 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可以畫上句號。
研究所九月開課,開學儀式於誠明堂舉行。一九八三年我考進研究所,參加開課儀式。
先唱新亞校歌:「手空空,無一物。------艱苦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這時刻,港幣狂瀉,超市糧油搶購一空,謠言四播,人心惶惶。而誠明堂內,歌聲朗 澈,心中火熱,一股非我其誰的熱情,湧上心頭。然後牟師宗三開講。時正盛暑,蟬鳴不已,雖一室滿坐,惟渺無雜聲,電風扇的旋軋聲和著蟬鳴,替先生的開講作 背景音樂,動聽極了。這是絕秒的配合,天人混為一體!先生的聲音,此時此刻,只可用「天籟」一詞來形容。達到如此地步,足見中國學問的神聖和莊嚴。面對顧 亭林的橫幅,豁然明白當下應走的道路、追求的目標。剎那回頭,窗外火紅一片!那是鳳凰木盛開的花。生命到達極旺盛的時刻。
八九年的秋天下午,經過新亞中學的操場,空蕩蕩。秋風吹過高大的鳳凰木,颯颯有聲,小葉隨風飄散。驀然回首,只見先生拐杖獨立,仰望鳳凰木的殘紅。在天愁地泣的歷史時空之中,尚何可言?
遙見街道上種植樹木,都希望是鳳凰木。澳門葡文學校旁的街道種了十數棵鳳凰木,夏天開花時很美。走過樹蔭,抬頭細看,小葉子飄然落在面上和身上,沒有抖擻,好讓回憶停留。
這棵鳳凰木還在新亞中學校園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