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照片轉載於網絡 |
龍蛇變化,心無外騖,與時消息,與天地並生,而與萬物惟一,此傳統智慧的精義,盡現於澳門麥芽糖伯伯的生活世界之中。
兩圓一件的麥芽糖梳打餅,可以使用人民幣和港幣,絕對適應社會的變化。掛出政府發出的營商執照,表明絕對合法與衛生,符合官方的一切要求與標準。這兩方面的意義,與新八佰伴沒有分別。百貨公司只是貨物推銷場,顯示不出個性。
然而,兩圓一件的麥芽糖梳打餅。兩片餅乾,一塊代表天,一塊代表地,中間一片,便是人。天、地、人都在這一件麥芽糖 梳打餅之中,是一個宇宙的縮影。這個宇宙,不虛無,可以放在口裡吃,吃一件,不會飽,卻甜而不膩,可以咀嚼出天地的味道。原來天地也有味道,只是品嚐天地 的本能已經讓位了庸俗的物慾,為了滿足越更刺激的官能感覺,卻犧牲了對宇宙魅力感受的自然本性,得不償失。吃一件如此簡單的食品,如果你開放了自己的成 心,以吃餅的自然本能吃這件餅乾,自然可以品嚐其中的真味道,不會為了完全沒有相干的環境擺設,與精緻裝飾的空洞陳設,代替了真正的味道,真正無可言詮的 精神滿足。
方勇教授在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舉辦了第一屆的莊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親力親為。今日上海這樣功利的社會, 已難得一見沒有直接利用價值的傳統學術,尚能夠保持從一而終的投入感和貢獻精神。方教授虛耗二十年的青春,寫了一套經嚴密考證的《莊學史》,總結和疏理了 自古以來的研究思路,這是真的學問功夫。未來的學者,不管他是龍是蛇,都不能繞過《莊學史》為治學的平台。
總覽前人的貢獻,全面的學術疏理與總結,從此建立一個公開的學術台階。這是學者投入寶貴的生命,換取永恆真理的沉重代價。不求回報,惟全力付出,而且堅持不息,這股精神願力,令中國學術可以很得體地重新挺立起來,不必事事依仗於連漢字都不能通解的外國漢學研究者的充撐。
建立莊子學的研究基地,並匯集全球莊子學的學者於中國,討論交流,互相鼓勵,莊子的道術,才得以發揚光大;莊子的精神,才得以明白與發揚。
人不必是莊子,但精神可以很莊子。
會中和黃人二教授見面,一別三年,暢論懷抱,感懷交集。人二經歷滄桑,事與願違,長相消瘦了很多,然而眼神依然流露出堅毅不屈的精采。
我相信,人海浮沉之中,懷抱大才的人,雖不能乘時,風雲際會;但也不至沒頂沉淪。雖然從人二的嘆息聲中透露一種說不出的苦楚感覺,但這是無傷大雅的真情流露。
大凡真人,必有真性,有真性,必見真情。讀莊子,必須了解甚麼是真人,真人在生活中有典範。
在臺北中研院,遇見北京清華大學到臺灣大學研究訪學的張濤先生,筆名蹇莊,是彭林教授門下高足,天性好學,溫厚待人,是真正難得的讀書種子。
大凡學術,都要經過非常嚴格的研究過程,不是草率所能完成。若非專心致志,是沒有可能得出令人滿意的成果,這不關所讀學校的俗譽的高下,亦不關周圍環境的種種限制,與及人事上的騷擾,而全部依靠個體意志力的堅定與否。
意志力堅定,則甚麼問題也可以克服,學術的成就,大部分是需要長久不懈的意志力,才能夠完成的。社會上一切世俗的虛譽與借譽,都不過是人情交換物製造出來的假像,事過境遷,一切的浮煙自會消散於無影之中。
龍蛇屈伸,亦需適逢其會。
假如時不我與,雖不能九天乘雲,亦不必苦怨世界。世界也不可能滿足八十億人生存之上的種種奢侈慾望。
張眼看一看這個社會,鬚眉俱白的老伯伯,理應在家享受兒孫之樂,但現在還是推著一輛小販車,掛出營業執照,避免市政人員的驅趕。
當我們一嚐麥芽糖梳打餅的甜味時,應從中體會生命的智慧:有些東西,若不是生存所必須,諸如名譽地位,與及一切為了做給别人看,顯示丁點兒的「面子」,這種種生活面上的浮游泡沫,我們盡管可以放下:放得多少得多少。
了無牽掛,心無障礙,則在生活的屈伸之間,完全可以理解莊子的智慧。這時候,你是莊子,莊子是你,都說不清了。
可能到了鬚眉亮白的時刻,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是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