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剛出版,只標出「同心出版社」,其他出版資料一概不存,沒有電腦條碼,沒有書號,也沒有價錢牌,甚麼都沒有,很神秘。銅鑼灣商務收80多元一本,店員極費勁才了事。
原來是贈品!商店照收錢。
日記記載周恩來總理解說不攻下台灣的原因。也記載溥儀1962年到群眾出版社借書讀:借了《唐詩選》、《左傳選》、 《太平天國》及《資治通鑑》的選本各一冊,多強烈的歷史感與求知欲!筆墨記至人生最後的一刻,多少心事想流出來,但流不出。只能記下一帖又一帖的處方,對生存是如何的留戀!
不斷尋求「自救」的良方。這是歷史可悲的實錄,根本打不出價碼。
梁羽生先生去世的消息剛傳來。悼念陳先生。梁羽生是陳文統先生的筆名。
九十年代中,陸鍵東《陳寅恪最後二十年》流行海內外,對廣州嶺南大學的傾慕多起來。
1998年在澳洲悉尼阿塔文火車站,等待火車,面前一對年邁而瘦弱的夫婦走過,男的手持一份中文報刊,露出「嶺南大」數字。
我本能地站起來,冒昧的向老人家行見面禮,請問他是不是梁羽生先生。當然不出所料。
陳先生住在隔鄰的一條街,細說年青時代求學於嶺南經濟系的往事。一代小說家,不是唸文史學科的。
說及1953年澳門擂台比武事,啟發他寫武俠。
陳先生與澳門極有因緣,陳夫人是澳門人,還有家人在澳門。
早上我在大街咖啡廳,陳先生夫婦路過,閑話家常。星期天,在車士活的教會經常見。陳先生夫婦伉儷情深,形影不離。
因陳寅恪而勾出的一段深情,只能以歷史情懷牽引:引出文化歷史的救贖感。
陳先生提過到澳門大學看看,我多年無所事事,竟然忘失!心有餘愧。
只能以這網誌深悼陳先生。我無法多說,因為一生未揭過武俠小說,連翻一翻的動機都沒有。
順便一提的,是陳先生精通對聯,自有專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