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沒有價錢的書-----兼誌梁羽生最後的十年

讀溥儀生前最後十年不甚完整的日記,動多感慨。
日記剛出版,只標出「同心出版社」,其他出版資料一概不存,沒有電腦條碼,沒有書號,也沒有價錢牌,甚麼都沒有,很神秘。銅鑼灣商務收80多元一本,店員極費勁才了事。
原來是贈品!商店照收錢。
日記記載周恩來總理解說不攻下台灣的原因。也記載溥儀1962年到群眾出版社借書讀:借了《唐詩選》、《左傳選》、 《太平天國》及《資治通鑑》的選本各一冊,多強烈的歷史感與求知欲!筆墨記至人生最後的一刻,多少心事想流出來,但流不出。只能記下一帖又一帖的處方,對生存是如何的留戀!
不斷尋求「自救」的良方。這是歷史可悲的實錄,根本打不出價碼。
梁羽生先生去世的消息剛傳來。悼念陳先生。梁羽生是陳文統先生的筆名。
九十年代中,陸鍵東《陳寅恪最後二十年》流行海內外,對廣州嶺南大學的傾慕多起來。
1998年在澳洲悉尼阿塔文火車站,等待火車,面前一對年邁而瘦弱的夫婦走過,男的手持一份中文報刊,露出「嶺南大」數字。
我本能地站起來,冒昧的向老人家行見面禮,請問他是不是梁羽生先生。當然不出所料。
陳先生住在隔鄰的一條街,細說年青時代求學於嶺南經濟系的往事。一代小說家,不是唸文史學科的。
說及1953年澳門擂台比武事,啟發他寫武俠。
陳先生與澳門極有因緣,陳夫人是澳門人,還有家人在澳門。
早上我在大街咖啡廳,陳先生夫婦路過,閑話家常。星期天,在車士活的教會經常見。陳先生夫婦伉儷情深,形影不離。
因陳寅恪而勾出的一段深情,只能以歷史情懷牽引:引出文化歷史的救贖感。
陳先生提過到澳門大學看看,我多年無所事事,竟然忘失!心有餘愧。
只能以這網誌深悼陳先生。我無法多說,因為一生未揭過武俠小說,連翻一翻的動機都沒有。
順便一提的,是陳先生精通對聯,自有專書。

原發表時間 2009-01-26 22: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