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轉載於網絡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讀逯耀東老師(1932-2006)遺著《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李廣健教授整理,光大師門。廣健於99年在澳門大學發表了一篇論顏師古在唐初政壇的論文,極為精深淵博,充分顯示新亞人的歷史研究特點。
耀東教授與蘇慶彬教授是好朋友,自從蘇教授在中大退休來澳門定居之後,經常到氹仔探望。在世紀過渡的幾年之間,每逢假日,總可以在澳門和氹仔有特色的街頭見到他的蹤影。
逯教授精於飲食之道,所謂食而知其味,但不是老饕貪饞之輩。世上大部分人食而不知味,只追求及滿足於生理上的味覺,逯教授則是在品嚐經歷歷史沉澱下來的味。他喜歡澳門,因為可以「品味」。品味歷史,不是普通人之所能。
逯教授寫司馬遷,不離孔子的懷抱,筆下顯示的抑鬱,越寫越深沉,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逯教授在品味歷史的苦澀,苦澀圍困了歷代的高人志士,逯教授亦難逃出歷史的命運。我們任何人都逃不出時代的圍困。
逯教授借《史記》顯示孔子的《春秋》大義,他終於從史料鋪陳的工具世界之中脫穎而出,最後超越到義理的世界。這一部巨著顯示了逯先生治學最後一個階段的成熟與超越。
《史記》是我購買的第一套課外書,當時在七十年代初,中華書局的版本需要港幣二百圓,是當時月入的一半。這套《史記》,印刷和紙質都很精美,一直保留至今。我不知甚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但肯定《史記》必然長存。個體的生命不足惜,文明的承傳需要超越於物質世界的力量。
這部著作已經出版,他的生命已經融入這超越的世界,永遠與《史記》共存。但願逯教授能夠安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