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這是70年代初的維多利亞港,很忙亂。一條美軍兩棲登陸艦灣泊在添馬艦海軍基地。時越戰方殷,香港是重要補給站,艦艇、運輸機出入,極為平常。官兵登岸,各自消遣,到灣仔尋花問柳,更為平常。
對岸的官塘,有工廠在冒煙,可能失火。
前面的美利樓,已安置在赤柱。
希爾敦酒店折掉,重蓋和黃集團總部,矮新中銀總部一些。商人向來狡黠,永遠屈膝於權力世界,儘管不曾甘心。何況李嘉誠有識,費正清在回憶錄裏面提過。
香港不斷變化,世界也變。變有緩急。世界如果快變,香港追不及,依然無可厚非。不同的因素,滲透影響,相互牽制,或互惠互利,都足以影響大局。
從70年代至今,無論如何風風雨雨,香港都未失腳步,不管如何,依然前進。
向前看,向後看,根本不相干。只是看一看,不過是過客的心態。
活在當下,不怨天,不尤人,一步一腳印,這方是香港的精神。
陳君葆先生的日記,敘及1945年美國空軍轟炸灣仔的悲狀,在悲情的敘述之間,流露著一股期待光明的精神。陳先生估 計飛過天上的轟炸機,是B29;護航的戰鬥機,是P51野馬式。這又是美麗期盼的點滴流露。我估計,美國不會用最新的B29空襲華南的日軍據點。陳先生所 看見的,大抵是B17。
B17是浪漫的象徵,一齣電影,敘述腹艙機關槍手,以意志把畫在紙上的機輪,變為真實的機輪,令不能放下起落架的轟 炸機,安全降落,挽救了機組的同袍,意念力用完,自己便犧牲在機關槍圓艙之中。P51也是浪漫的期盼,《雷霆救兵》一片的結局處,便是野馬式戰鬥機臨空出現,擊毀了無可匹敵的老虎坦克。陳先生在戰時想象B29和P51,比起戰後美國導演史提芬‧史匹堡開拍的兩齣電影,意義更為深刻。
圖中的地區,是陳君葆先生戰時記錄的空間。那個空間轉移到這個空間,陳先生在天有靈,肯定意想不到。
因此,目下的種種不濟,不久之後,便成明日黃花。而陳先生用文字記錄了生活的足印,成為香港文化的點滴。雖然是點滴,鑽石比水滴還小,卻彌足珍貴。珍貴不在乎龐大。足印只要是自己的,大小無拘。大而無當,反而成為笑柄。
視香港為家的人,應該一讀陳君葆先生的日記;研究澳門的人,更應該細讀。
陳先生於1982年過世。是年,我大學畢業。

原發表時間 2009-01-17 16: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