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謀生養家,四海皆然。試問多少人十代原生香港、澳門這類完全沒有議價能力的流民社會?從人類學的角度而言,每個人的身份與菲律賓傭工、南亞的勞工,沒有分別!
今天看賤人家,自認奴隸主,有風盡用,不露半點惻隱,讓家中傭工,風中瑟縮街頭。可知風水輪流轉,有否想過不幸的來臨,會令人措手不及。大好家庭,毀滅於無聲。
張榮顯博士以非常講究的統計方式,顯示20%的財富流動,是在社會各階層之間轉移,有人脫貧,亦有一朝失去一切。社會上的失意群體,原非命運註定。
榮顯博士才智過人,謙和有禮,全心全意建立社會生活的實測數據,為行政當局提供可靠的現象參證。他面對種種羞辱而長 期堅持,獲得豐碩的成果,是政策制定的科學數據,行政機關應該深以為幸!但當今偽學術遍行天下,對社區關懷而作的研究,不屑一顧!忽視種種社會現象的實 測,根本掌握不到社會於民心的去向。只重視官員的受歡迎程度,顯示失去自信而變成自我中心,精神緊張而封閉。如此思路施政,注定欠缺現實問題的有效對治 性,亦即是說,下錯藥。道理很簡單,未能充分理解及把握訊息萬變的社會情況,這是病根所在。
榮顯博士是難得的讀書種子,深愛自己生長的地方。澳門大學畢業後,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完成碩士、博士課程,學業 獲得高度的稱許。投入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以極有限的物力支援,建立了泛亞太區互聯網的網絡,主持無數次的學術會議,建立豐富的調查數據。這些文獻,顯示社 會的真實面貌和變化,是地地道道的真學術。動必要把這些觀察的結果,硬比投放在國際學報上空洞無物的論文,實本末倒置。
社會出現問題,必定連帶種種連鎖反應,對症下藥,必先要對這個社會的實象有充分的認識。
現在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遠不足以稱「治」。水不能安流,人不能措手足。水,匯積成死水。人,麻木不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