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為「勢」所屈,穿上長衫,在台北度日。費正清運「道」馭「世」,以漢學影響華盛頓白宮的國策。
東西兩大知識巨人並立,魅力非凡,而終不能治癒民族的傷痛。
胡適從不替兒女親人拉扯利益,雖名重天下,而兩袖清風,骨氣奇高,是中國讀書人的典範。我重其學術上開闢的大功,更仰慕其人品。
費正清也是清正之士。「正清」兩字,至合胡適。
胡適極重視情義,為了報答恩師杜威,命名兒子「思杜」。
思杜留在北京,1957年不明不白懸樑自盡。五年後胡適過世,尚不知兒子的下場。寫到此處,難掩傷感。不過,胡適如果得知思杜慘死,後果更為可悲。
想起牟先生,一生藍布長衫。今天的聰明進步人,可能嘲以周樹人筆下的孔乙己。
中國知識分子自有一種特別的氣質,端莊而優雅,但總有點悲哀的調子。這似乎是宿命。
他們的生命屬於整個人類文明,形體雖盡而精神不朽。
偉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