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轉載自網絡
時間無情,日月無聲,唯餘下風濤吼叩,草悲鴉鳴。
臺北的年輕人也許聽聞「紫藤廬」,因為導演李安曾在這裡開境。遊客也許一遊,瀏覽本地風情。能夠到寶島的大陸遊客,也沒有特別理由去「紫藤廬」。至於港澳的極度機靈聰明人,也許對類似「廟街」的「華西街」更為熟悉。
不論識與不識,都沒有相干。因為「周德偉」的名字,已經給粉飾的油漆,一掃一掃地掩抹。
今日在香港扮演「文化怨婦」的龍應臺,應該坦白說明處理其事的掌故吧。「臺灣」人對非臺灣人說臺灣事,好像十分欷噓、無奈。想像到這種裝模作樣的神情,可笑!
地點在臺北新生南路三段十六巷一號。現在重修,明年此時會成為另一種文化身份的娛樂場。如果不識周德偉(1902-1986),可在網上看到他的材料。如果你不願意生活在不自由的世界,可一遊周德偉的故居「紫藤廬」!如果你想了解周德偉何以出色,何妨看看令他成才的戒尺。
如果尚有一點求知欲,那麼,到圖書館取讀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l (1899-1992) 寫的偉大著作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看看二十世紀的精神。這本書,是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力壓群雄的重椎。生活在自由世界裡,欲深入理解自由是甚麼,必須要認識這人物。Hayel 便是周德偉的老師,一生活在象牙塔,卻深刻影響天下後世。
中國講自由主義,不獨胡適,周德偉也許講得更精湛。他寫的〈我與胡適之先生〉是大文章,自辨高下。周德偉的才智不在老師下,卻掩沒於專殺的「勢」之下。他願意入居「紫藤廬」,則表明他的智慧,遠不及老師。
遊覽「紫藤廬」,當思自由來之不易。一生提倡自由的人卻生活在不自由之中,自處不自由的境地高談自由,淪為「勢」的工具。究竟說來,他之與胡適,是「一百步笑五十步」,都是「勢」的褲襠裡的小爬蟲。
Hayel 的出和處,學「道」者應知之。失去心中的分寸,世界只會剩下烏鴉的悲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