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在時代夾縫中成長,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歲月,見證了半世紀的風雲,進入過色彩絢爛的古代文化世界,遨遊過西方廣闊的思想天地,宇宙六合,俱在心靈重現宏偉的圖景。一生堅守的信念,源自內心深處:確信愛與自由,比一切重要。自由,是精神超越的必要條件。愛,不論愛人與被愛,生命才顯示色彩。沒有愛與自由,漆黑一片,生不如死。一生未能忘懷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生的摯愛,永遠埋在心底。一生追求的,是天上的雲彩。 Living in continuously changing times, I have been through a bitter period of life. I have seen the changes that went through in this century. I have entered into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Chinese Classic and Literature, and I have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ins of the West in my heart, this beauty is once again reborn. My principles that I bear in mind every moment comes from within my heart: the power of love and freedo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towers over the other things in life. Freedom is state of mind which we all have to overcome. Love - no matter if you are being love or in love, the world seems much brighter, happier. Without love and freedom, life would be like blackness, living as though dead. One of life's most memorable moments was when I read Leo Tolstoy's War and Peace. The person I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would always be there, deep down in my heart. Chasing after those moments in life, is like chasing the clouds that drift across our skies.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板塊的莽撞

板塊移動的設想經歷幾十年,現在已成為理所當然,更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領域。
一塊塊的板塊併合圓的世界,造物的智慧,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碰撞處,給推高為峰陵;相離處,拉陷成深不可測的海溝;火山從之而生。
但地表的變動是不是板塊之間的作動,那麼簡單省事?世界可能真的是如此簡單。
可是深想一層,這板塊從何而來?地心的熱力,為何源源不絕?形成推動板塊的動力。
如果地面的移動不是板塊,是地心的熱力直接透射出地面;又或者只是經歷過千萬年而偶然活動,形成今日的火山帶。如果地熱活動是隨意的話,任何地表都可以成為火山帶。
今日不在火山帶的地區,若受蒙閉於板塊移動的假設,以為安寢無憂,大肆發展高樓大廈,開挖隧道,爆破礦洞,試驗強力殺傷武器等等,必然要付出意想不到的沉重代價:大地之下的熔岩會隨時汹湧而出,掩蓋城市,溶解一切現代文明。人類從此回復到洪荒時代。
現在的中國學術界好進行宏觀式的大歷史描述,把歷史文化放在板塊的觀念上來進行賣弄小聰明的小把戲,欺世盜名。
以階級論學術是一種板塊;以時代風氣論,也是板塊論;以種族論學術,是板塊。例如前一段時間,美國報章上的黑種劣等論,原來是競選活動以打擊對手的卑鄙行徑。
以民歌和士人雅歌相對立,說明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也是板塊論的把戲。研究中國歷史,每每運用家族的論述歷史的起動和發展的力量:家族與家族之間的鬥爭,構成政權的興衰或學術的方向。這是典型的板塊觀念。
地球的板塊論只是假說,我們在一種假說上解釋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意識型態的人文活動。在假借的假說上,尋求真相,移船就磡,假作真時真亦假,可悲可嘆。
美國當代政論家森姆‧亨庭頓1993年提出冷戰已經消失,但基督教和回教的深層對立,將更浮現,而且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魔魘。亨庭頓說世界由多種文化板塊組成,但最後基督教和回教這兩大板塊將各自吸收其餘板塊的力量,成為世界大衝突的基本能量。這是運用板塊說,變本加厲,而聳人聽聞的歪論。
人不論信奉甚麼宗教或沒有任何信仰,追求理性的本能,都不會構成差異。現代文明不是建基於宗教的狂熱,現代化的文明完全是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的。沒有共通的人類理性,只餘下動物的互相吞噬的本能,現代文明早已消失。
當前紐約時報組織研討人力,張大亨庭頓的歪理,不外是傳媒商人的商業炒作行為。但在極端崇洋媚外的東方,這種低劣的炒作遊戲,將會在中國和亞洲的學術院校構成新的遊戲場。
假如是地熱膨脹的結果,則下一次的火山大毀滅不會在洛基山脈或者是大西洋海溝。板塊移動學說如果不符事實,我們整個人文及社會科學科,便為一堆垃圾。
我們之善於巧妙應用板塊論,無他,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已經沉積扭結成一塊塊的狀態。
造物主製造美,而人類適得其反。

原發表時間 2008-01-07 21: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