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書影轉載於網絡 |
圖片的一套叢書,名為《唐音統籤》。從清初開始,整套書被搬進清宮大內,給無聊大臣輯錄《全唐詩》。
大凡偉大學術的出現,背後必累積無數人的智慧與辛勞,這些人物,都是一個時代絕頂聰明的非凡之輩,是人中之傑,天地所鍾。他們的成就,不是因為個人的得失榮辱,而是涉及整個民族文化的發皇,大凡是人中之傑,上天必有神力保祐,不會因為山陵變遷、時代變化而令其有所損 耗。損耗了這些天才的成品,等於傷害了天地的意志。
清朝初年,一大批賣國求榮的文人,匍匐在嗜殺的部族的腳下,阿諛奉承,撈取政治資本。但有些是陷敵。陷敵不是自願。 錢謙益則跑出城門迎敵,是降臣,所降的對象是外族,無恥至盡。乾隆皇極鄙視錢謙益這種行徑,把《清史列傳》記載他的事蹟的文字,另冊入《貳臣傳》,以揭露無品的醜相。「風骨」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
風骨是中國詩的精神,亦是為人的精神,於人稱之為氣節。氣節發自內心,顯現的是良知。一首詩能夠成為良知的平台,給予讀者及後來者無盡的啟發,實在的感覺,令讀者得到精神上的啟迪,鼓勵頑強的生存意志。
風,流動不息,是生命體的變化。骨,是生命體最強硬的支撐物,支撐起身體。頂天立地,光明正大謂之立,立又稱為大,老子概括說:「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之所以大,乃因為有硬朗的氣節,承受邪惡衝擊與蠶食。大凡風骨清雋的作品,必定包含抗拒庸俗的內在元素。
庸俗是詩歌的病毒。
在中國的詩道,稱之為「興」。興,是張開你對天地的讚美之心,一聲的讚美,你跟天地結合在一起;一聲的讚美,把你在人間的苦痛消解淨盡。
七十年代,出版了其中的《唐音癸籤》。《癸籤》是我愛讀的書,陪伴了我三年的歲月。至於整套的《唐音統籤》,一直以 為已經消失了。後來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朋友告知,發現了整套《唐音統籤》。書原棄置在昔日皇宮的儲物窖,二百多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很有遠見,立刻影印。當然,我立刻從北京提這套詩集至澳門。
展示《唐音統籤》,讓詩的風骨,三百年唐代詩人的氣節,可以承傳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